《问津院志》载:弦歌里(位于)孔子河北,峰峦端正,下宽上锐,计高千尺,前开两翼,左舒右缩,书院正在其中。四周古松合六七百株,溜雨参天,青葱隐隐,拥翼圣殿,望之使然生敬。
相传孔子走到哪里就讲学至哪里,鲁之弦随之也就想到哪里。孔子当年在孔子河村遇河受阻,师徒便在该地逗留,读书著书,开设讲坛,并弹琴自娱,弦歌不衰。
弦歌里即今书院地。嘉庆元年(1796年)五月,农人在书院对岸烟墩脑山下锄挖田岸,得石窖,疑有宝藏,愈加用力,挖出石碑一块,上书"宋故傅夫人之墓志铭"九个楷篆大字,后书"绍圣二年(1095年)某月某日,葬于城北九十里弦歌里之鹰山"。然则此地可考为宋之弦这里。
上世纪七十年代,当地村民在问津书院对岸烟墩1垴山下挖田时,掘出—石碑,上书“宋故傅夫人之墓志铭"九个楷篆大字。墓志铭上所记内容如嘉庆元年(1796年)五月农人掘出的石碑一致,是为同一石碑的又—次出土。
该碑现藏于问津书院内。它的出土,是孔子当年曾来此地的又一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