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动态丨问津书院春季祭孔大典隆重举行岁逢癸卯,春和景明,万物复苏。2023年4月20日(农历三月初一),我们相聚在问津书院,隆重举行癸卯年春季祭孔大典,共同缅怀和纪念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文明之伟大复兴。 ![]() ![]() ![]()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问津书院“教育、培训、科研和传播”四大功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礼敬圣贤、登科求学、祈福许愿,倡导社会尊孔尚德、兴教育人的新风尚,问津书院自2015年百年大修后,恢复了中断多年的祭祀至圣先师孔子的传统礼仪,已经成为一场内涵丰富的儒家文化盛宴,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又是对祭孔大典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与完善。 4月20日,钟鼓齐鸣,武汉市新洲区问津书院举行了春季祭孔大典仪式。现场游客、香客、观礼者分别从武汉、黄冈、罗田、团风等各地赶来,见证了这一神圣的时刻。 祭孔大典沿袭古礼、承袭旧制,袭时享、塑望祭祀礼。主祭官、陪祭官、分献官等行初献礼、亚献礼、终献礼。现场场面恢弘,庄严肃穆。 许多游客和香客也在此为自己或亲朋好友许下了美好心愿。 ![]() ![]() ![]() ![]() 祭孔,是华夏民族为了尊崇与怀念至圣先师孔子,而主要在孔(文)庙举行的隆重祀典,两千多年来从未间断,祭孔大典在古代被称作“国之大典”,成为世界祭祀史、人类文化节史上的一个奇迹。祭孔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478年,孔子卒后第二年,鲁哀公将孔子故宅辟为寿堂祭祀孔子,孔子故居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孔庙。 汉高祖刘邦过鲁,以“太牢”祭祀孔子,开历代帝王祭孔之先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各地纷纷建孔庙,至直县县有孔庙的盛况,孔庙逐渐演变成封建朝廷祭祀孔子的礼制庙宇。 自唐玄宗于公元739年封孔子为“文宣王”后,祭祀孔子的活动开始升格。宋代后祭祀制度扶摇直上,明代已达到帝王规格,至清代,祭祀孔子更是隆重盛大,达到了顶峰。清朝仅乾隆皇帝一人就先后8次亲临曲阜拜谒孔子。 十七世纪以来,中国周边国家越南、朝鲜、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也兴建了许多礼制孔庙。18世纪以来,随着孔子思想的对外传播和华人的外移,在欧洲、美洲和亚洲的其他国家也出现了许多孔庙。全盛时期,世界上共有孔庙3000多座,其中礼制孔庙2000余座,是世界上最多的礼制庙宇。 1986年,沉寂了半个世纪的祭孔大典经曲阜市文化部门挖掘整理,在当年的“孔子故里游”开幕式上得以重现。2004年祭孔大典由家祭改为政府公祭。 ![]() ![]() 祭孔大典用音乐、舞蹈等集中表现了儒家思想文化体现了艺术形式与政治内容的高度统一,形象地阐释了孔子学说中“礼”的涵义,表达了“仁者爱人”、“以礼立人”的思想,具有较强的思想亲和力、精神凝聚力和艺术感染力,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和乐氛围、构建和谐社会、凝聚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作用。 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已有2500年以上的积累,孔子集其大成;孔子以后,中国历史文化又有2500年以上的演进,孔子开其新统。“在此五千多年,中国历史进程之指示,中国文化理想之建立,具有最深影响最大贡献者,殆无人堪与孔子相比伦。”表面上看,祭孔只是一种传统仪式的重现,但在这种仪式的背后,我们不难看出一个民族对思想先贤、古代文明的那份感情和热望。 祭孔大典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群体集体缅怀先圣、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华美德、提高民族素质、加强民族凝聚、增强民族自信、振奋民族精神、激励后昆奋进、促进世界和谐、推动人类文明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同时也在中国文化史、世界祭祀史、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东方圣人——孔子及其倡导的儒家文化所代表的价值、精神、智慧,亦将因之弘扬光大,造福中国千秋万代,泽被世界人类。 ![]() 武汉市新洲区问津书院管理中心 电话(传真):027-86937339 邮箱:1681477@qq.com 网址:www.xzwjsy.com 终审 | 陈清平 编审 | 胡利文 编审 | 李 超 编辑 | 陈昕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