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石有灵 翰墨隽永丨问津书院又添一景!今日,问津碑林开碑仪式圆满举行!文化是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 文化强民族强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 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 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 ![]() ![]() 圣地起雅乐,问津迎宾朋。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描绘宏伟蓝图,也向世界发出了共行天下大道、共创美好未来的时代呼唤。 在这春暖花开的大好时节,千年问津书院也迎来了问津碑林的全面落成,这是新洲人民的大事、幸事、好事!两千多年前,孔子周游列国,传教天下,来到这里,播撒下了儒家思想的种子。 问津书院是全国唯一以“孔子使子路问津”典故而命名的书院,是湖北省的儒学文化教育圣地,也是湖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儒家思想得以在新洲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扎根绵延。 今天,我们欢聚于问津书院,共同见证问津碑林的开碑仪式。本次活动由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新洲区问津书院管理中心承办,莅临现场的领导有:区委书记赵利洪,区委副书记、区政府代区长舒基元,区政协主席高潮以及区委、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府、区政协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区法院院长、区检察院检察长;区直机关、区人民团体、垂管部门、各街(镇、处、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 丰碑如林,青石不朽,无论是承载着民族基因的文字典籍,还是记忆着家国沧桑的石板文章,亦或是书写着文人壮志的篆隶楷草,这些看似冰冷的石头,都沉淀着中国人心灵中最重要的文化血脉。问津碑林,凝固着荡气回肠的历史故事,成为中华文明根基深处的文化基因和永恒动力。 ![]() ![]() ![]() ![]() ![]() ![]() 武汉理工大学雷峻教授诵读《问津碑林赋》。 ![]() 区委书记赵利洪,区委副书记、区政府代区长舒基元,区政协主席高潮同志为问津碑林揭碑。 ![]() 领导集体参观碑林、百名名家书法喷绘展。 ![]() ![]() ![]() ![]() 石碑最常见于寺庙和陵墓建筑群中。不论是佛寺还是道观,在殿堂之前多能见到立在地上的石碑,碑上书刻着文字。在皇帝陵园或者普通的坟墓前也能见到立在墓前的石碑,上面刻有陵墓主人的姓名。在祠堂、园林里有时也能看到大小不同的石碑。石碑就像一本书的前言,总序,通过石碑我们可以了解一座寺庙古建的历史渊源,陵墓主人生平记事等等。 中国早期的石碑因所在场所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功能。立于宫室、庙堂之前的石碑用来观察太阳照射所形成影子的位置从而辨明阴阳的方向。立于宫门、庙门之前的石碑用来拴马等牲畜,如同后来的拴马石、拴马桩。立在坟墓边的石碑用以拴绳索系棺木入墓穴,原来用木柱子系绳索,后来改用石材碑石,石上钻有一穿绳索的小孔,待棺木入土之后,将石碑一起埋入土中。后来石碑不埋进土而留在地面上,在石上书刻墓主人的姓名及生平事迹,这样的石碑立在坟前或墓前神道上,成了墓碑与神道碑。这种在碑上书刻记事文字的方式不但用在墓碑上,也逐渐用到宫门、庙门、宫室、庙堂前的日影石和拴马石上,于是碑石上刻文记事成了石碑的主要功能。 祠堂的石碑刻记着这座祠堂所属家族的历史以及修建祠堂的经过,有的还附有为建造祠堂出钱出力的族人名册。北京颐和园万寿山前立有一座很大的石碑,正面有清乾隆皇帝书写的“万寿山昆明湖”题记,背面刻记修建清漪园(颐和园原名)的过程,所以它既是提名碑,同时也是一座记事碑。北京明十三陵、河北遵化清东陵和河北易县清西陵,在这些陵墓建筑群中,石碑也兼有题名与记事的功能。 寺庙里的石碑为数最多,它们多立于殿堂之前,中轴线的两侧。碑上多刻记与寺庙有关的事迹,包括寺庙性质、建庙过程、寺庙兴衰等等。有的寺庙由于历史悠久,记载这些内容的石碑数量增多。例如山东泰山下岱庙是历代帝王祭拜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的地方,传说开始于秦汉,如今庙内建筑虽然多为明、清两代所建,但自古留下的石碑却多达150余座。其中有珍贵的泰山秦碑,刻有唐代诗人杜甫名诗“望岳诗”的“望岳碑”等。 石碑既有记事、记人的功能,在历史的长河中,就具有记载历史的价值。由于书写文字的纸张、布绢以及早期的竹简、木简都没有石材坚实,所以尽管石碑文字不可能长而全,但它扔具有印证和补充历史的重要作用。例如四川西昌市光福寺内存有石碑百余座,碑上较详细地记录了历史上发生在这个地区的地震情况,包括明清以来几次大地震的时间、受震范围及建筑、人畜受损坏的情况,它们不仅具有史学价值,而且还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科学史料。 由于重要碑石上的文字多请书法家撰写,因此石碑还留下了历代不少书法家的真迹。泰山下岱庙中的150余座石碑中,就有书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宋代苏轼、米芾等名家的字迹,碑上草、隶、篆,颜、柳、欧等多种字体俱全,雕功也很精细。再加以石碑上多有雕刻装饰,所以兼具造型艺术之价值。石碑体量不大,但是具有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多方面价值,所以很早就受到重视而得到妥善的保存与收藏。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华民族新文化作为自己的使命,积极推动文化建设和文艺繁荣发展。问津书院始终守住文化根脉,振奋民族精神,立足时代之基,坚持文化发展,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文化创新发展的基本遵循。一座城市之所以让人爱上,往往是因为那里的文化个性。问津碑林不仅记录了新洲的历史渊源,同时印证了这片土地的文化底蕴,又从历史和文化里,看到当地人的生活。 碑石有灵,翰墨隽永。问津碑林,集书艺、演文字、藏典籍、载历史。大音无声,传云章于千载;妙笔天工,存文脉至万年。 ![]() ![]() 武汉市新洲区问津书院管理中心 电话(传真):027-86937339 邮箱:1681477@qq.com 网址:www.xzwjsy.com 终审 | 陈清平 编审 | 胡利文 编审 | 李 超 编辑 | 陈昕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