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地启雅乐 云上祭先师![]() ![]() ![]() 千年问津,是夫子的精神处所。 圣裔绍续,是学子的历史责任。 ![]() 今年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诞辰2572年。为缅怀先圣,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纪念孔子诞辰2572年全球云祭孔暨武汉大学国学院“释菜礼”活动在有着千年文脉的古老书院--问津书院隆重举行。武汉大学国学院的师生们,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叶娟,区文化旅游局副局长沈新建以及问津书院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了本次活动。 释菜礼,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大祭孔礼之一,是培养古代学子尊师重道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古代入学祭祀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释菜礼,顾名思义,是使用蔬、果、菜、羹来礼敬先圣先师。释菜礼通常摆放水芹、韭菜花、红枣、栗子四种蔬果。水芹代表青年学子,韭菜花代表才华,红枣代表早立志,栗子代表敬畏之心。游学问津,走孔子当年走过的路,以时空、现实的贴近,体会孔子的伟大;问津朝圣,更深地将孔夫子的思想境界,融入自我的生命感悟。 武大国学学子,国学的传承者与弘扬者,秉先教遗训,为往圣继绝学;担历史使命,为万世开太平。 武汉大学国学院向来有举行释菜礼的传统,而2021级国学班对此次释菜礼活动极为重视,从九月初开始,他们就进行了周密的安排和准备。一次次的排练,物资的筹备,对祭祀流程的商讨,同学们对祭祀礼节乃至背后的含义愈发了解。礼器、牌位、动作、流程,每一项同学们都细心商讨、尽心求证,力求符合古礼、尽善尽美。 28日清晨六点多,同学们早早来到问津书院布置场地,跪垫按大成殿门前中轴线摊开摆放;供桌前摆放香炉和祭品,祭品也有着深意,21级国学班选取了代表青年学子的水芹、代表才华的韭菜花、代表立志的红枣及代表敬畏之心的栗子,释菜礼虽为“礼之轻者”,但情意却重。 八点,通赞以一声洪亮的“排班!”,赞引、献官、陪祭官、执事者有序入场,释菜礼正式开始,全场顿时一片静穆。 行礼、拜诣,祭祀人员有条不紊,在秋阳下心存敬畏,一步一行,一跪一兴,叩拜先圣,礼敬先师。 礼成,由国学院院长孙劲松教授读祝,孙老师恭敬地向先师行礼,继而读祝文。随后国学班众人齐诵《论语》选篇,在先圣面前坚定“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信念,不忘先师,敬仰先贤。 随后由原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郭齐勇老师寄语,郭老师讲到“士不可以不弘毅”,释菜礼不过短短三十分钟,但给我们国学班每一位学子的心灵荡涤却是持久而深远的。释菜礼让我们明白要始终不忘师恩,要尊崇先师高山景行的德行,要做到“文质彬彬”,方能成人、成君子。作为国学院的学生,始终怀有发扬国学、弘扬传统的信念,“仁以为己任”,“格致诚正,修身乃臧。家齐国治,咸宁万邦。” 武汉大学国学院辛丑年释菜礼祝文 维先师孔子诞降二千五百七十二年吉辰 武汉大学国学院后学孙劲松谨率同侪学子,敢以庶羞醇醴,鲜花时果,致祭于先师灵前,濯手拈香,再拜稽首,而辞曰:
金风浩荡,秋旻清飏。沙湾澹澹,五云苍苍。 莘莘学子,煌煌上庠。敬缅先师,山高水长。 猗欤先师,睿明天降。其少也贱,鄙事为常。 十五志学,立定趣向。不厌不倦,忧食俱忘。 学问思辨,无殆无罔。沉笃实行,为仁之方。 斯文在兹,使命担当。斯人之与,民胞热肠。 郁郁周文,魂牵梦想。克己复礼,栖栖遑遑。 周游列国,在陈绝粮。问津耕夫,穷途乌往。 大道不行,寄意典章。手定六经,启下承上。 述而不作,复古为创。金声玉振,大成克当。 默识天心,鉴观哲王。发明仁学,人道允彰。 欲仁仁至,大本在卬 。为仁由己,主体高扬。 己立立人,忠心坦荡。不欲勿施,恕情深长。 格致诚正,修身乃臧。家齐国治,咸宁万邦。 爱及万类,钓而不纲。和谐宇宙,生机洋洋。 圣教垂统,禹域同光。陶铸君子,恭俭温良。 文明以止,四裔风向。一体之仁,沾溉东方。 嗟我学子,先师唯仰。阐扬圣教,平生志向。 转化人心,拯溺起尪。裨补天地,久大无疆。 肃肃祗祗,格于形上。先师有灵,伏惟尚飨! 论语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释菜礼结束后,紧接着在问津讲堂举办了纪念孔子诞辰2572年儒学讲座暨中国建设银行武汉新洲支行道德讲堂活动。这次儒学讲座由新洲区文化和旅游主办,区问津书院管理中心、中国建设银行武汉新洲支行承办。中国建设银行武汉新洲支行全体干部职工一起聆听了孙劲松教授的讲座。 讲座首先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及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原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武汉大学珞珈杰出学者、国家级教学名师、世界儒学研究杰出人物郭齐勇老师开讲。郭齐勇老师从“儒家教养的内核、目的、方法、功能与特点”、“儒家修身成德之教与公民社会的公德建设”以及“心性涵养的当代意义”三个方面阐释了儒家教育与现代公民社会的公德建设关系。郭教授提出,儒家教育内容丰富多样,其核心是如何使人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尤其是道德的人,即成德之教;目的是培养君子,成圣成贤,即培养君子人格,追求圣贤的境界。在谈到儒家修身之教与公民社会的公德建设的时候,他说,儒家一方面严格门内之治及门外之治,区别公私、义利;另一方面,又从道德上强调私德的养成可以有助于公德的建树。亲情、健康的家庭生活与孝道,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志士仁人成长起来的基础,也应当是今天文明社会的公民健康成长的起点和源动力。 随后武汉大学哲学院及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学院院长,武汉大学黄梅禅文化与荆楚佛学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国学研究会会长、湖北省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孙劲松先生给大家精彩讲述了“儒家文化与道德智慧”。 孙教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周易》一书的基本框架、各种卦辞爻辞的起源及含义,以及《周易》的诞生与历史发展状况。他着重从符号系统和文字系统两方面介绍了古人如何观察、归纳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从《周易》中展示的八卦与天地万物的对应关系来理解古人对世界的认识,这也是古人推崇“天”“地”“人”和谐统一的精神体现,即所谓“推天道以明人事”。他举乾、坤两卦为例,结合诸多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作了详细的解读,帮助同学们领会易经哲学的文化内涵。孙教授的讲述让同学们感受到,《周易》不再是令人感到晦涩难懂的天书,而是可以感知、领会和具体运用。他通过易经的理论将一个个鲜活有趣的历史典故串连起来,引经据典,贯通古今,如姜子牙八十遇文王、刘邦的成功、孔子对《周易》的阐释等。 孙教授进一步指出,《周易》其实不只是一本占卜之书,更是一本人生智慧之书。《周易》因占卜而产生,但其中蕴藏的规律远远超越占卜,《周易》自其形成之日便产生了系统的哲学理论体系。《周易》应当是今人探索古人世界观的桥梁,研习周易要坚持科学态度,反对封建迷信。孙教授并以《周易》第一卦“乾卦”为例,讲述了卦辞“元,亨,利,贞”中包含的“天道”和“君子四德”。 陈清平院长在讲座的最后作总结,他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儒家文化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弥足珍贵的文化瑰宝。今天,我们在这千年问津书院临听大师教诲,润泽中华精典,就是要充分发挥问津书院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的神圣职责。让我们牢记大师教诲,用优秀传统文化启迪我们的心智,润育我们的心灵,用儒学精义去“穷理正心,修礼治人”。陈院长希望借此讲座,让大家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以《易经》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智慧的指导下,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轨迹,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社会价值。 ![]() 终审:陈清平 编审:胡利文 文字:李 超 编辑:李 超
|